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文教 >

龙门游感

2018-11-20 15:59:25   文教   
洛阳龙门石窟同敦煌莫高窟、大同云冈石窟、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刻艺术宝库,是早就闻名中外,并独具风格的胜地。

龙门游感

  文/谷培生

  洛阳龙门石窟同敦煌莫高窟、大同云冈石窟、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刻艺术宝库,是早就闻名中外,并独具风格的胜地。


龙门石窟

  深秋季节,我在游览过嵩山少林寺后驱车龙门。只见“华林霜叶红霞晚,伊水清光碧玉秋。”“精舍绕层阿,千龛邻峭壁。”大自然的造化与古石匠的杰作一齐奔入眼底。怀古抚今,令人叹惋。

  早在公元488年,也就是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二年,一群衣着褴褛的石匠们,在官兵的纠集下,从四面八方来到龙门,开始了艰难的开凿。历经东魏、西魏、北齐、北周、隋、唐、五代、宋诸朝上千年相继开凿,大大小小的窟龛,蜂窝般密布在伊水两岸的崖壁上,垂直百尺,绵延千米,蔚为壮观。堪称一个世界级艺术博物馆。

  十多个世纪中,石匠们一锤锤敲下,一堑堑掘进。一锤下去,几朵火花;几堑进去,一个白点。就这样,无数能工巧匠,面对石崖坚壁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。他们洒下的不仅有汗水,也有鲜血;他们消耗的不仅是时间,也是生命。无数能工巧匠把自己的精力连同智慧用锤堑刻在石崖上。一个石匠倒下,一尊佛像站起;一群石匠耗尽了心血,一个洞窟出现在世上,不知几千几万人。勤劳智慧的工匠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,在龙门两山敲打出窟翕两千多个,修造出大小佛像十万余尊。佛塔四十余座,造像题记碑文三千六百余块。

  面对17.14米高的卢舍那大佛,可以说龙门石窟宏伟壮观;面对莲花洞2厘米的小佛,可以说龙门石窟精细小巧。无论巍峨壮观的大佛,还是精致入微的小像,无论气势贯虹的大洞,还是结构合理的小龛,龙门石窟告诉世人的是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。龙门石窟除了这些构思布局完整、神态栩栩如生的佛像外,还涉及佛经、建筑、音乐、书法、服饰、医药等。一座龙门石窟,一座包罗万象的宝库。

  在龙门石窟中,北魏时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有孤阳洞、宾阳中洞、莲花洞、朴泰洞、魏字洞和石窟寺等;东魏时期窟龛具有代表性的有路洞和一些小龛;北齐时期作品具有代表性的要算药方洞和一些小龛造像;隋代作品的代表是宾阳南洞北壁的梁佩仁造像等;唐代洞窟的代表作有潜溪寺、宾阳北洞、敬善寺、万佛洞、灰简洞、招客师洞、奉先寺、龙华寺、极南洞以及东山的看经寺、擂鼓台诸洞。由此可见,龙门石窟主要是北魏和唐代的杰作。

 古阳洞

 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群中开凿最早、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洞窟。引人注目的是洞两壁井然有序的三列佛龛,十分精美华丽,龛额装饰细致灵巧,图案花纹丰富多彩,在龙门石窟中堪称集北魏雕刻、绘画、书法、建筑、图案艺术之大成。特别是有为金石家、书法家所瞩目的“龙门二十品”碑刻,该洞占十九品。我虽然不会品书法,但当古阳洞那些端正大方、刚健有力的魏碑体映入眼帘时,康有为《广艺舟双击》赞颂魏碑书法十美的词语就跳到了我的眼前:“魄力胸腔、笔法跳跃、精神飞动、结构天成”……

  药方洞因洞口过道两侧有古代药方而得名。原刻的140个药方,现能看清的只有46种,如疟疾、反胃、漆疮、心痛、消渴、遍身生疮、五痔、疔疮、失音不语、瘟疫、癫狂、赤白痢、小便不通等。是谁的主张,将这么多药方刻在龙门?是什么动机,将这些密方传给后世?不管怎么说,这一举措倒像人们在宇宙飞船上放置的人类信息盘,足以使考古学家、历史学家、金石学家、医学家引领。

药方洞

  药方洞,开古石刻的药方之先河。西岳莲花峰的《固齿芳》,广西刘仙言的《养气汤方》,州宣化厅的《疗病方书》,桂州馆驿的《集验方》,陕西耀县五台山的《千金宝要碑》等。这些宋、明时代的刻石,远不及龙门石窟药方洞的石刻药方年代久远。

  龙门秋色,分外迷人,两山层林杂染,似耸天彩屏;一条伊水清澈,如缠地玉带。无怪乎唐宋以来寓居或游历洛阳的文人墨客,都要畅游龙门,题咏赋诗,借景抒怀。譬如白居易的《题龙门堰西涧》,就颇像我游龙门时的情景:“东岸菊丛西岸柳,柳荫烟合菊花开。一条秋水琉璃色,阔狭才容小舫回。”

  本组稿件来源于陕西广播电视台《视界观》杂志第18期“旅游视界”,《视界观》杂志第18期于2018年10月出版。

责任编辑:gyy@minsheng

声明
1、民生网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
2、民生网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“来源:民生网”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民生网或将追究责任;
3、民生网转载的稿件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,与民生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民生网证实,对其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民生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上一篇:陕西传统工艺创新作品巡展开幕

下一篇:新闻学科“领军人”新闻教育家何梓华去世

返回首页